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岩7月5日—7日,河南文化产业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汪振军、戴庞海,河南文化产业智库专家刘涛,与河南省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郭广新等秘书处人员一行,在协会副会长、济源市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张玉玺的全程陪同下,围绕济源乡村旅游和文旅小镇发展开展实地调研,并对重点企业进行了详细考察。
专家调研团最先来到道教第一洞天、国家4A级风景区——王屋山小十方院。这里的入口处,紧邻道境广场、王屋老街、阳台宫、中华愚公村等景点,白天可参观国宝级的千年古观,领略王屋山的四季美景,晚上可欣赏老街炫丽的山海幻境灯光秀。
在愚公村村史馆,愚公移山红色教育基地让专家们倍感亲切。这里是讲好愚公移山故事和愚公移山精神的重要窗口和载体。展馆分“王屋山下愚公村”、“愚公移山传古今”、“人文厚重源流长”、“奋斗开启新篇章”、“阔步进入新时代”五个篇章,本着科学性、历史性、政论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原则,全面展示愚公村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光荣的奋斗传统和喜人的发展成就,为了解及研读愚公移山精神提供基础依据和研究蓝本。
在济水源头济渎庙“小北海”,专家们不禁叹为观止。这里是古代祭祀胜地,既有北方建筑粗犷豪放的恢弘大气,又有江南园林精雕细琢的幽微匠心。解放前夕毛泽东主席亲自用“双圈”圈阅的受保护的全国重要古建筑群之一。1996年,济渎庙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原古代建筑的“博物馆”。
位于济源市思礼镇,由济源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省级重点特色小镇——兵工小镇,也给调研团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原有531兵工厂二分部和三分部遗址上,这里以军旅元素为主题,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尊重原始建筑,保留原有墙体,显示建筑年龄,展现老兵工文化,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建筑的外观风貌,并融合现代先进内部设施,集现代艺术和历史记忆为一体。
为更深入了解济源乡村旅游和文旅小镇发展现状,了解企业需求,提供更多的支持,7月7日上午十点半,相关领导和企业代表济源市文旅集团在兵工小镇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济源市文旅集团邱英平讲述了自身企业的发展现状及规划,分享了自己在文旅融合,城乡融合,农旅融合、二三产业融合方面的独到见解,同时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指导和支持。他讲到,文化旅游,是一个不断创新创业的过程。随着消费升级加快,旅游已经从最初的观光阶段,休闲阶段,发展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阶段。我们要重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理解文化,重新理解消费,以市场为根本导向,利用多种科技化手段,去景区化、门票化、园林化,开展研学游、商务游、政治教育等,创造丰富可持续的价值链。让济源丰富的文化资源落地,探索有自身特色、不可复制的发展新路径,发挥企业对全域旅游、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龙头带动作用。关键在于弘扬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高觉悟,脚踏实地,砥砺前行。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河南文化产业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汪振军指出,济源文化资源丰富,关键是整合挖掘利用,重点是创新,运用现代化理念,实现创意、创新、创造,赋予文化资源新生命,立足文化消费需求点,促进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探索文化资源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打造具有济源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点带面,促进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全面发展。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国学系主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旅游文化与规划研究所所长、河南文化产业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戴庞海立足现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特色小镇必须明确发展主题,确立核心点,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兵工小镇以兵工为主题,展现老兵工文化,并融合现代先进内部设施,是很好的创意。要加强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换位思考、还原场景、营造氛围、创新设计、加深体验,促进传统业态与新型业态融合,把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创意、创新融入日常生活中去。另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要留得住人才。
河南省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南文化产业智库秘书长郭广新感叹,由工业厂房变为有创意、有情怀的主题小镇,他深深感动。以“兵工”为主题,正是体现了爱国情怀、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怕吃苦的决心和勇气,小镇的开发也为全域旅游、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等课题研究提供了范例。今后,河南省文化产业协会也会继续尽力提供更多支持。座谈会后,调研团一行还来到济源市文化产业协会,参观考察了济源在文创产品开发、VR全景、“文化+”等新业态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做法。